2025年3月7日上午,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(以下简称“省人大调研组”)一行莅临文昌农村产权交易中心(以下简称“市农交中心”)开展实地调研。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应龙、市委常委、市纪委书记、市监委主任王元春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良锐陪同调研。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龙华、文昌市菜篮子运营有限公司领导班子及市农交中心负责人汇报工作。
省人大调研组通过参观交易大厅、听取汇报、座谈交流等形式,全面了解了市农交中心在盘活农村资源资产、规范交易流程、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工作成效。
阳光交易破壁垒,数据赋能显成效
省人大调研组首先参观了市农交中心的交易大厅,现场观摩了市“三资”管理系统与农交平台的演示操作。市农交中心平台通过全流程线上公开交易,有效遏制基层“微腐败”,打破资产资源要素在流动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壁垒,保障资源资产保值增值。截至2025年3月,平台累计完成交易6宗,总金额达4341.6万元,涉及土地经营权流转、生物资产交易等类型,其中土地交易4宗(1170亩),溢价56.4万元;生物资产交易2宗(金额3773.6万元)。
典型案例展实效,服务创新惠民生
在调研座谈会上,市农交中心通过多个案例展示了服务成果。例如,翁田镇撂荒林地通过市农交中心的专业评估,租赁价从300元/亩/年提升至360元/亩/年,为村集体增收56.4万元;文昌鸡生物资产交易项目以3773.6万元成交,不仅稳定了市场价格,还为银行评估企业资产提供了权威数据支持。市农交中心首创“一对一、始到终”服务模式,从标的入场到交易完成平均耗时不超过10个工作日,高效规范的服务获得村集体与企业一致好评。
三级体系强基础,未来布局谋发展
市农交中心在深化“应进必进”政策的同时,正加快构建市、镇、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,计划3月中旬实现17个镇服务站、229个村级服务点全覆盖,形成“村收集、镇初审、市审核”的规范化流程。未来,平台将延伸服务链条,覆盖农业生产全要素,探索交易鉴证与土地经营权证颁证联动机制,进一步破除手续不合理问题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。
省人大调研组对市农交中心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,强调农村产权交易需“长路漫漫,坚守初心”。调研组还指出其作为全市唯一助农公共资源交易平台,需坚守政策红线,持续提升交易效率与透明度,加强与“三资”系统互联互通,为农村资源资产高效流转提供坚实保障。
展望未来:全链条服务助力乡村振兴
未来,市农交中心将在市纪委监委与市农业农村局的统筹指导下,以打造“高效、公开、规范、创新”的交易市场为目标, 深化农村集体资源资产“应进必进,阳光交易”,围绕着农业生产的产前、产中、产后农业生产全要素流转交易平台,探索土地经营权证颁证前置鉴证流程,破解手续合规难题。同时,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,为农业企业提供金融支撑,助力文昌市“三农”高质量发展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。